中药材经过加工与炮制,制备成中药饮片以供中医临床调配处方使用。这个过程包括2个环节——产地加工与中药炮制:前者的目标产物是中药材,后者的目标产物是中药饮片。趁鲜炮制有着悠久的历史经验,浙江衢州乌药、吉林抚松人参、四川江油附子均是传统道地药材由产地直接加工炮制制成商品饮片,供应全国。自上世纪七十年代起,有学者提出“药材趁鲜切制加工”、九十年代起提出“鲜药炮制”,逐步形成将炮制前移与产地加工融为一体的设想,1997年永利集团曹晖教授师承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王孝涛先生学习期间,率先提出“中药采制控质论”“中药炮制制毒增效论”和“实施中药材在道地产区一次性制成中药饮片产业设想”等[2-11],即“鲜药炮制论(产地加工炮制一体化论)”,即在建立道地药材GAP基地的基础上,进行中药饮片工业化、集约化、现代化生产,为中医临床提供优质、高效、稳定的商品饮片。这就是产地加工与炮制一体化(以下简称“一体化”)的中药饮片生产模式。
中医理论认为,芳香能散、能行、能开,具有化湿、醒脾等效应,中药的香味与“燥性”有一定的相关性。燥性干涩,易伤及人体的津液代谢,从而引起人体干燥失润。中药的燥性是其重要性能之一,对不同病证的患者,可能表现为治疗作用或副作用。岭南中医理论认为“凡病多火”,在保证疗效的前提下,治则主张“顾护气津”,治法倡导“消而不伐”,用药避免“辛燥伤阴”。2015 年,曹老师基于岭南地区最具特色的炮制方法——蒸法(清蒸、酒蒸、盐蒸、醋蒸、姜汁蒸、四制蒸、黑豆汁蒸、发酵后蒸制等)在饮片生产实践中的广泛应用,特别是基于蒸法用于陈皮、佛手、枳壳、枳实等与其他地区显著不同的炮制特色,创立“蒸制降燥论”,提出通过蒸制以达到缓和药物本身的燥性和烈性、避免伤精耗气的假说。